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古典诗词的大学教育功用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学的高级形式。然而,曾几何时,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化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下,似乎已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特别是伴随着新诗的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学的高级形式。然而,曾几何时,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化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下,似乎已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特别是伴随着新诗的流行,人们似乎感觉到古典诗词已没有存在的必要。胡适曾说过:“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情感。”[1]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与偏见。

久而久之,现代的中国人渐渐地就冷淡了古典诗词,青年人更是对之抱有某种神秘感或畏难情绪。偶有青年人喜欢古诗词或去写古诗词,不是被视作“老气横秋”,就是被看作“老土”,保守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毛泽东虽自己写古诗词,却不主张青年人去写。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给《诗刊》首任主编臧克家写了《关于诗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同意《诗刊》发表他多年创作的旧体诗词18首外,还对古诗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曰:“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又曰:“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2]如此舆论导向,自然会有更多的青年人不愿去接触古诗词。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课堂就极少接触古诗词。古诗词似乎只是老中年朋友的专利品,只能在各老年大学诗词班里才能找到她的知音。据报道全国目前约有旧诗词报刊500多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超过人,加上各省、市、县诗词学会的成员和众多诗社的社员,全国经常参加诗词活动的人在百万以上。但年轻人到底有多少,估计并不乐观。可另一方面,当今青年人(包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下降,虽不能把这简单归结为古典诗词素养的缺乏,但古典文化素养的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怎样教育这批年青人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道德说教上,应当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教育中,特别是要与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才会“润物细无声”。普及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无疑是提高当今青年人乃至整个国民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据报道,吟唱古典诗词活动风靡全台湾的大学校园,台湾经常举行古典诗词吟唱比赛。如台湾辅仁大学文学系的教学特色就是吟唱古典诗词,它在继承先辈诵读吟唱的基础上揉进了昆曲、九宫大成谱、福建流水调以及台湾地区的民歌小调,进行不断创新,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生通过吟唱,既得到了乐趣,又提高了修养。而在中国大陆古诗词课还很少进入大学课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所以对古诗词表现出淡漠的态度,除了误解,与我们对古诗词的大学教育功用认识不足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市场大潮面前,现代大学偏于以实用主义的观念去认识我们的教育功能。自然像古诗词这样着重一个人内在修养与品格的课程,就不会被一些人所看好。其实,古典诗词具有较强的现代大学教育功用,主要表现为她的文化功用、道德功用和审美功用。

首先,中华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民族文化精神陶冶和文化价值取向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毛泽东1965年夏夜,曾对武汉市文联主席梅白说过:“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怨而不伤,温柔敦厚嘛。”[3]1999年2月20日,江泽民在会见“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创人员时也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2005年3月22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教育报社共同举办了“素质教育与古诗文诵读工程”研讨会,代表们一致认为,经典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其中,是传统的民族人文精神之所在。

古典诗词的大学道德功用集中体现为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这正是推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就不乏抒发爱国情志的篇章,如《载驰》、《黍离》、《无衣》、《出车》等。屈原不仅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的文学源头,也是最具爱国精神品格的大诗人,他那一系列辉煌的诗篇实乃中华民族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回荡千秋的不朽民族魂。此后,爱国主义诗词的创作越来越激情澎拜,很多诗人因他们诗歌中突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而赢得后人的敬重。如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元好问、龚自珍等,奏响着一曲曲中华民族正气浩然的动人乐章。当然,对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不能太狭窄。与祖国和人民利益休戚相关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审美描绘,对黑暗现实的辛辣讽刺与无情批判,也应视作古典诗词爱国心迹的曲折表露。古典诗词中的忧患意识是古代诗人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虽掺杂着一些个人的伤感情绪或个人经历受挫的失意感及苦闷感,但出发点是为国建功立业、为民分担忧愁的一片赤诚。至于古典诗词的山水篇章不仅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思,更以独特的审美眼光捕捉着祖国江山的美丽瞬间,将其凝固在字里行间,从而激发出读者的美好想象,增强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最终实现由山水意识向爱国意识的转化。而古典诗词中干预现实的作品,已经形成一个以《诗经》为源头的讽喻美刺创作传统。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已化作杜甫、陆游、元好问等人笔下“诗史”般的篇章,已成为诗人所处时代的一面镜子。古典诗词的爱国情怀将会不断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中去,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大旗,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被高高举起,并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0/1117/1316.html

上一篇: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路径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