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变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170多所大学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该专业的飞速发展的动力其中有一方面是来自于课程自身发展所提供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人才市场或者是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大高校每年输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但与此同时社会需求量也呈正比例同步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在找到合适的人才方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学生的课程实践经验跟不上理论上的知识,当然也反映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不到位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一、当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不力的原因
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开始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与社会需求不符的问题。对此,相关专业教师也认真思考起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的主要问题也包括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如何建立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这一个大方面下的问题也有诸多小问题,比如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等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也查阅大量资料,多方面探讨实践教学方法。而在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导致相关专业研究进展缓慢,我们也重点阐述其中几个原因。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各大专业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拥有自己特点的课程,很多年来,我国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一直在发展进步,但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些理论体系需要具体完善,很多情况下他也是借鉴了西方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和西方的理论结合碰撞,有些地方仍然会给相关专业人士造成一种混乱的感觉。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上,我们国家和国外又有一些根本上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国外相关专业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看作是一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的课程,这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实践教学这一方面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认为光凭理论上的知识便能让学生掌握所有技能,这也是一个误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各大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理念落后
当今时代发展迅速,但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停滞不前。当今我国很多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学校里掌握好理论知识,等参加工作之后,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实践经验,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多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填鸭式教学。而这种方式等同于把教师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书本上固定的理论知识也无形中成为了考试中的“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几点原因综合起来,也是学生为什么综合素质不高的最大原因。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在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他们的课程授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种专业的课程就会有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情景再现和案例分析等等。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鼓励他们围绕专业进行各种形式活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协作加上老师的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非常好的、常见的教学方式。国内外相比较,我国专业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方面,讲授这类专业课程的教师通常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的,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指导学生,也是因为这样,他们经常言之无物,就算是有些教师在课程上引用了相关案例,也无法完全为学生进行完整的解释便于他们理解,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四)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匮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自然不低。该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也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就需要课堂上的课程教学和课堂外的实践实训基地,两者相结合,但实际上,很多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方面,课堂上的内容简短,课堂外的实践资源也非常匮乏,相应的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无法积累足够多的社会经验。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1/0415/1633.html
上一篇:故事营销在大学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