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闽南师范大学三着力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7日电(吴海云 刘媛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7日电(吴海云 刘媛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紧扣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关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实施教学类业绩奖励方案、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第二专业主干课程制度等举措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着力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教学类业绩奖励方案着力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为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于2019年出台《闽南师范大学教学类业绩奖励方案》,并于近日对该方案进行修订,对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优秀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或在职称评聘中给予直接认定、抵认论文。方案奖励的范围包括获评杰出人民教师、教学名师、学校年度"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获教学成果奖,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程项目,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教书育人表现特别突出等。方案规定,教书育人教学成果特别突出的,在评职称时可不做科研方面的要求,只需经学院推荐,提请学校评议组考核,学校职务评聘领导小组审核,学校职务评审(聘任)委员会直接认定。

该方案以教学成效、指导学生获得成果等作为奖励的依据,突出教学能力、业绩导向,在职称评聘中克服唯论文倾向,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自方案实施以来,在职称评聘中,已有一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给予直接认定,两位教师教书育人表现特别突出给予直接认定教授、副教授,五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给予直接认定,多位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抵认论文或获得奖励。

方案的实施创新了教师激励机制,加大了教师教学奖励,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形成一支热衷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在学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师队伍,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学校大力开展"最美教师"寻访活动,广泛宣传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扎根本科教学一线、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推选出尤晨、陈再生等10名"最美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校教师投身本科教育、教书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实施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学校从2019年开始启动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首批卓越人才实验班含卓越教师实验班(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实验班)、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卓越企业管理人才实验班、卓越闽南文化人才实验班等。

卓越人才实验班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多选择"的人才培养原则,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本科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采用小班化、跨学科教学,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未来高素质人才。实验班分为专业内选拔和跨专业选拔两种模式,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授课教师和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业导师,实行动态管理模式,旨在培育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开设,既是对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也是实现专业融合的积极探索。通过发挥卓越人才培养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第二专业主干课程制度着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第二专业主干课程制度,在全校非师范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模块中设置10学分的第二专业主干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第二专业主干课程与跨专业选修课的最大不同是要求开设课程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简化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或降低原课程要求,应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基础进行课程内容重组、改造,从而促使学生将本专业与第二专业的学习有效、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科背景、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修读第二专业主干课程。通过第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打破专业界限,拓展学习视野,基本了解第二专业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本技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其跨专业能力的培养。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0717/390.html

上一篇:教育部严查这类大学教师,严重者清出教师队伍
下一篇:火币大学携手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用教育拥抱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