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山东大学学生会:扬锐气 有朝气 接地气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生活在山东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有困难,找小益已经成为校园里的共识。 权小益,同学们身边的贴心人--它可以是大家的传声筒,替同学们表达诉求;也可以化身山大百事通,为同学

对于生活在山东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有困难,找小益"已经成为校园里的共识。

"权小益",同学们身边的贴心人--它可以是大家的传声筒,替同学们表达诉求;也可以化身山大百事通,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它可以是干货百宝箱,教同学们掌握实用技能;同时也是消息通知栏,让同学们不错过每一条资讯……

这就是山大"权小益"的初心与使命,同时,这也是山大学生会组织的缩影。

扬锐气--改革攻坚,打铁自身硬

"一校三地八校区"的独特办学格局,让动辄近千人的庞大体量成为山大学生会组织的"常态"。既要坚持精简原则,又要保证各项工作创造性开展,成为改革过程中学生会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山大学生会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改革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切实做好自我革新的"加减法"。

所谓"减法",即精简组织机构,重新规划职能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信息扁平化传递,有效提高组织运转效率。在人员规模缩减方面,精简主席团、部长团人数,同时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出台《山东大学学生会志愿时长录入管理条例》,使学生会成员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各项工作。"人人都做志愿者"成为山大的一张亮丽名片。

经过持续的优化调整,目前,山大学生会部门数量由14个减少为9个,成员数量同比精简超80%,后续还将继续"瘦身"。

与此同时,学生会组织也注重做好"加法"。近年来,山大网上学生会建设渐成规模,并于2018年成立学生会网络技术服务组,持续完善网站及新媒体宣传功能,实现活动信息实时发布、重要通知实时更新等功能,让更多同学随时了解校园动态和相关信息。同时,在学生会内部研发了"山大校会"微信小程序,用于开展活动报名、人员考核、信息调研等方面的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切实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加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校院学生会的联动,围绕"权益提案互通、媒体资源互享、日常工作互助、院系工作互鉴"的宗旨和目标,山大学生会组织下大力气进行探索。

为强化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本年度,山大学生会、研究生会面向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开展"青山计划"系列培训活动,围绕策划执行、礼仪沟通、新媒体运营等各项能力,助力各级组织成员实现更快、更完善的自我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校级学生会组织还积极利用常任代表会议、"青年菁英峰会"等工作机会,深入开展工作研讨和交流学习,让院校联动、院际互动落到实处。

有朝气--砥砺奋进,筑梦谱芳华

2019年12月27日,一年一度的"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颁奖典礼在山大中心校区音乐厅举行。各领域的优秀学子汇聚一堂,让榜样的力量闪闪发光。

近年来,山大学生会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与榜样带动作用,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组织开展"一缕情丝寄我山"设计比赛、"一束鲜花祭故人"缅怀先烈、《我和我的祖国》集体观影等多种形式新颖的活动,积极引领广大同学爱国荣校,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梦想放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

同时,积极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引领,山大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已超过5万,多次在全国学联微信平台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在做好思想引领的基础上,山大学生会坚持学术导向,响应山大"学术兴校"的发展战略,聚焦学科交叉融合的空间,推出了"SDU SEEK"探访、"Youth Talk"青年说等助学促学活动,让兴隆山校区的工科生也能亲身感受到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大精深,让软件园校区的"码农"也能体验到医学的奇妙魅力。

山大学生会组织充分整合学校文体资源,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现青春风采的广阔平台。通过开展泡泡跑嘉年华、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趣味gogogo等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同时,举办才艺新星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演唱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活动,努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其中,"校园十大歌手"活动中推出的"盖世音雄"主题曲等一系列校园原创歌曲成功登陆网易云音乐平台。

接地气--脚踏实地,到同学中去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0722/406.html

上一篇:全国248所「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高校教育教学
下一篇:部分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虚假签约行为 教育部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