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抓精准,助贫困群众“智技双升”
--西北大学深化社区学院教育扶贫创新探索
(西北大学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
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作为西北大学“321”脱贫帮扶工程的重要抓手,平利社区学院致力扶贫培训和县情研究,促进高校科教资源与帮扶地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助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和帮扶地区产业发展。
亮点
1、社区学院校、地、企三方共建机制
2、内容明确、方式灵活的扶贫培训形式
3、靶向精准的专家咨询和决策建议服务
2017年6月,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挂牌成立,作为西北大学“321”脱贫帮扶工程的重要抓手,平利社区学院致力扶贫培训和县情研究,促进高校科教资源与帮扶地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助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和帮扶地区产业发展。
通过“边建设、边工作”,经过两年时间,平利社区学院已建设成为拥有1个集约化培训基地、5个分散型培训点,软硬件设施齐全的新型扶贫培训实体机构,教育培训和课题研究工作常态化进行,产出良好帮扶效果和社会效应。
一 基本情况
平利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是省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移民搬迁重点区。
按照中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西北大学自2017年5月结对帮扶平利县。当时,平利县扶贫培训存在多处“痛点”:一是扶贫培训工作多头管理,平利县扶贫局有“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项目,主要针对特困村开展各类培训,农林科技局侧重种植养殖类培训,就业创业局负责劳务输出和技能类培训,电商办主攻电商创业及实操培训,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商品检验检疫方面的培训,教体局所属职业教育中心还承担部分扶贫培训任务,扶贫培训工作多头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统筹不力和资源浪费;二是茶叶、绞股蓝、中药材等当地特色产业的熟练工人数不足,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具备一定制备技能,但缺乏较为系统的培训,经验主义和随意性普遍存在,影响产业提质升级和企业品牌打造;三是众多社区工厂技能工人数量不足,季节性缺工问题突出,受收入因素制约,大多数社区工厂技能工人流动性过大,且工人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废件率较高,影响社区工厂效益和健康发展。
鉴于此,西北大学基于需求对接,将满足平利县社区工厂、特色产业用工需求和贫困人口脱贫技能培训需求,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切入点,联合平利县整合各类型扶贫培训资源,变多头管理为集约服务,建设适应县域扶贫需求的新型培训实体机构。
二 实施进展
西北大学联合平利县组建校地共建社区学院管理班子,累积投入并吸引资金近50万元推进社区学院实体化建设工作,在平利县城关镇建成800平米培训基地,设置1个远程多媒体培训教室和6个专项培训实操教室以及扶贫成果展示区,可以满足3个班次学员同时接受扶贫培训和住宿就餐,并在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平利县城关镇药妇沟社区、平利县阿里巴巴电商孵化中心、平利县职业教育中心、平利中学设立5个培训点。
(一)培训效果
三年来平利社区学院已组织14个项目54期培训班,免费培训当地人员2380人,其中贫困人口1706人,占比71.7%。具体情况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