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已出,今年的高考分数线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但不管考得如何,高考都已经落下帷幕,接下来大家要面对的是高考报志愿的事了。
记得在高考前,上海有个83岁的老奶奶送孙女考试,老奶奶称自己和老伴都是60年代的本科生,孙女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补课,光是补课费就已经花费百万了,孙女也很努力,每天凌晨才睡。老奶奶希望孙女能上清华北大,自己和老伴也能送她去上学。
今天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分数都已经公布,老奶奶孙女考的怎么样,能不能上清华北大我们也不清楚,但一个家庭对于教育行业的投入确实很大。
曾经有人算过,从小学到高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是200万,而这个数据由于不同区域的教育成本不一样、每个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本也不一样,我们无法去精准地计算,也无法核对。
可在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的投入,这笔账我们是能够算到的,首先学费,通常来说大学一年的学费是3000-6000元不等,四年的话大约是2万元;大部分家庭给孩子的生活费是每月1500-2500元,学生有9个月是在学校的,加上寒暑假的开支,意味着每年也是1.5-3万元,四年的话大约是6-12万元,取平均数9万元,生活费加学费就是10万元。
毋庸置疑,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很高。那决定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教育投入是家庭优越的条件还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首先,我们不能从个人角度去看待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的多寡,是因为家庭条件,还是因为对教育的重视。
正如有些家庭的开支大部分是在饮食方面的,所以吃的喝的都很好,但并不能说明这个家庭条件好,可能只是恩格尔系数高而已。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多,并不能说明这个家庭条件 ,家庭条件是一方面的反映,但不是全部也不是主要方面。
从历史和人文角度上看,决定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更多的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这里不展示数据,只举例一些现象,父母陪读在学校周边租房和购置学区房、父母送孩子上大学导致交通堵塞,酒店房间供不应求、还有9月份开学季的火车票总是比2月开学季的票难买,类似的现象还有好多,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都在尽家庭最大的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
这些都能说明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取决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而不是家庭条件。
其实这一点并不用过多证明,大家心里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在对许多家庭对孩子在教育上的照顾的质疑和批判声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家庭对于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出于对教育的重视,而不是家庭条件,也不是溺爱。
因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已经兴起,教育就已经下移到民间,随着选拔人才制度的逐渐完善,科举制以科取士,教育更加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教育的重点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塑造人才,为民族进步和发展增添力量。同时,正因为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同时又是一个家庭乃至于家族振兴的希望。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100万为社会和家庭培养一个人才,真的不多。国家为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为的是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而家庭为孩子教育的投入,一方面是出于爱,为了孩子的前途,另一面是为了家庭、家族的发展,不是因为家庭条件。
很多人在感叹某某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有多大时,往往看到的是人家的家庭条件,而不思考人家对教育的重视,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你认为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取决于家庭条件,还是对教育的重视,欢迎在下方评论,
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080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