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临近初试目标院校有变化。
8月暑期备考强化阶段,正是很多考研党紧锣密鼓复习的好时候。然而,今年报考中传的小伙伴却正处于崩溃中。因为就在最近,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改革,专业课大改,复试形式等有大改变!
这波突如其来的改革,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今天一起来看一看~
1.中传考研改革
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进行了权威发布:
从2021年招生年度开始,我校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也就是说,今年10月左右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考生,就将面临新的招考方式。
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变化:
①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
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人文社科基础”是什么呢?应该是与新闻传播、影视艺术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哲学、文学书籍。
②达到国家线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
中传这次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力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并在复试选拔流程中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是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最终能否进入复试考核环节,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
也就是说,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并不是说就能参加复试考核了,而只是具备了参加复试选拔的资格。你过了国家线之后,需要你提交各类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并由学校进行材料的评分,与初试成绩按比例综合,最终划定复试分数线!
③复试考核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
复试考核环节主要是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学校会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
④改革艺术硕士选拔模式
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改革后会有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侧重考查综合素质,复试重点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又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
此外,在改革中,中传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新专业方向。
2.改革对双非考生公平吗?
面对改革,有很多伙伴想问:“这对双非考生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
8月7日,中国传媒大学有关负责人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答记者问,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
这个顾虑考生完全不必有。我们改革的出发点是聚焦于人本身,而非聚焦于出身,目的是为每个人提供更大的公平竞争空间。我们学校有一句深受师生喜欢的格言:“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不管你曾经就读于名校还是一般学校,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是否优秀,完全看你大学期间的努力。我们这么改革,就是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不仅要看单项,还要看综合,本质上就是要打破“唯分数论”,综合选才,择优录取。“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足够优秀,充分自信,欢迎大胆报考!
其实中传的这个做法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看你本科的学习情况以及你的能力。成绩单、作品集、学术作品、竞赛等级、实习经历……你可以证明自己的途径有很多。对于大学期间摸鱼的同学的考生来说,的确还是比较残酷的。
3.改革早有预兆?谁会是下一个?
其实早在7月2日,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发布公开信息:《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计划通过多项改革提高全省研究生培养质量。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081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