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22所中外大学校长话全球教育 助推教育资源共建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温州10月18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此间于浙江温州举行。在峰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上,22所海内外的高校校长、两院院士、专家学者、青年教

  中新网温州10月18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此间于浙江温州举行。在峰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上,22所海内外的高校校长、两院院士、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代表等以“青年与未来教育与创新——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助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国际化进程,促进全球各国青年英才沟通交流。

  “目前,全球经济、科学等各领域愈加互通互联,疫情对数字、健康等带来的影响更重塑着全球青年的生活。未来,他们将频繁地面对跨文化问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校长Ken Sloan(肯·斯隆)从全球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青年所需具备的技能。他表示,未来的青年人除基本技能外,还需以开放合作交流的心态拥抱全球差异,用更具辩证性、适应性、灵活性的能力驱动全球创新。

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现场。 钱晨菲 摄   Ken Sloan以亚莫纳什大学为例指出,该校很重视与印度、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高校建立联系,以共建课程等方式敦促学生与不同国家、种族的学生一起学习。国际化教育是全球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拓宽教育视角,才能助推社会进步。

  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校长Howard Purcell(霍华德·珀塞尔)则从医学领域展开了关于人机合作模式的思考,“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机器人更好的服务患者并操控人工智能采集信息,让社会更聪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有怜悯心、共情能力,把握平衡点,守住正确的价值观。”

  他还表示,数字化是未来生活的核心。教育要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因此,教育应开展适应性的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未来,创新、适应力、沟通能力都将是好医生的必备技能。

  成果转化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在工、农、医方面的转化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应分类建设支撑体系,高校教师必须投身行业前沿中去。同时建议给年轻教师更多机会、时间和容错空间。”

  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则聚焦科技创新,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许多革命性科学技术均来自于基础研究,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的路是走不远的。”

  他表示,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应用相结合,以兴趣驱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基础研究需要非常漫长的研究和沉淀,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科学家们安心探索感兴趣的领域。同时要培养真正有创造力的群体,培养一批有毅力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去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表示,“教育应回归本质,重点放在学生本身,人尽其才、因材施教。老师应该去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开发其主动性,而非聚焦课本,停留在考试层面。”(完)

【编辑:苏亦瑜】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1019/1138.html

上一篇: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下一篇:关于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