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清北留学归国者只是少数,大学教育到底教授了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们都喜欢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人类的本性,毕竟社会形成的价值观之中始终是利益为先,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别人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那样的位置上。但是这世界上的许多选择

人们都喜欢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人类的本性,毕竟社会形成的价值观之中始终是利益为先,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别人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那样的位置上。但是这世界上的许多选择,既然选定了,那就需要承担的起可能的后果,要不然就始终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提起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高校的领头者,让很多人对它们充满了向往,但是因为高考竞争压力之大,很多人与它们是没有缘分的。走进清华北大的校园,最不缺的应该就是各省的高考状元了,他们在高考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最近了理想的校园,好的学校自然会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做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小时候,肯定面临过一个问题就是长大之后的梦想,可能在当时看来长大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所以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很多人想过做科学家、做航天员等等,现在回过头来即使当时的梦想是那样的简单,但是始终是与自己的家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梦想始终在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之上。当长大之后,有了更多的选择,反而丢掉了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可能有不少人回想过自己年少时的无知,但那个阶段的人们才是最纯真的表现。长大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选择多了反而更让人困惑。

据有关数据的统计,清华北大拥有着全国最多的优秀学生的比例,所以他们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就会更多,但就数据的计算来看,清北出国学生的出国之后选择回国的比例不到30%,这样的数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点诧异的,可能很多人觉着现在世界开放了,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留在国外也无可厚非,这也只是选择的问题。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的简单。

对于清北的学生,必然是有着大量的投资的,他们享受着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因为就顶尖人才的比例来看,清北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时他们也占有大量的出国交流的机会,相较于其他高校的学生来说,清北的学生应该是幸福的。硬件、软件都支撑着他们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获得快速的飞跃,最终能够有所建树,但他们最后的选择确实留在了国外,而需要人才的祖国却被他们所忽视,可能他们的思想普通人真的不理解。

在2019年清华大学调查的留学生回国人数中,毕业回国就业的仅占所有人数的19%,也就是说有4/5的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外,这样的数据对谁来说都觉着有点不舒服。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去为别人服务,谁都觉着不满意。就拿美国的硅谷来说,就中国人已经快到了2万人,这些人应该都有着优秀的学历,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青睐,让他们选择留在了国外。

面对这样的情况,施一公教授的给出的解释是“安于享乐”,仅仅四个字就道清楚了真相,这些出国留学的孩子选择的都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十分出色,相较于国内紧张的就业状况,他们在国外也可以生活的更好。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生活在国外有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国外的公司提供的福利以及工资标准,在他们眼中国内是比不了的,尤其是现在国内的房价等基础生活保障快速上升,让他们选择留在了国外。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国内一些扭曲的科研状况。很多时候,学术就是以追求论文数量为准,不求质量,只求数量,之前有一位教授三年时间内发了300多篇文章,可能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时间是在考虑如何改文章,而不是好好做研究,这也是让那些学生不想回到国内的原因,竞争压力大让他们也是望而却步。

当然,这些也只是一些客观因素,因为国家现在对于人才的归国有着很多的福利措施,上面说的也可能是一些人的借口,但也确实是一些人考虑过的,也许走出了国门,看得多了,理解多了,就选择留在了国外。但这并不是不回国的借口,对于任何来说,祖国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多年之前那些艰难归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国留学在国外做起研究,并且在领域内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当时的条件有限,中国各方面都是一个亟待发展的状况,不少科学家们都舍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著名的钱学森先生当时排除万难,最终踏上了这片故土,因为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0/1027/1206.html

上一篇: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下一篇:毕业之后母校没了,教育部撤销6所大学,网友庆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