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外文学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上海高校外语界2021迎春座谈暨外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论坛现场
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理事长庄智象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非常重要的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始,新时代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21年又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更有力地支持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显得重要而紧迫。”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理事长 庄智象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相较于40年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怎样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提出当下应该重视开展外语教学过程的实验研究。“首先,要开展教材开发与评价研究。对于国外的外语教材,切不可拿来就用;我们自己编写的外语类教材必须切实把握好政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外,在选择语言素材时并非只能从英语作为母语的环境当中选材,也可选用我国媒体用英语撰写的对外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实践的文字和音视频材料。第二,开展对教材使用的评价研究,找出各套教材的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第三,开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探索各种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第四,重视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线教学的实效研究。这一研究涉及到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课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最需要加强的是课件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
杨惠中教授最后还提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应当重在应用,不应把研究目标局限在发表多少篇论文上面,而是应当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产品,使莘莘学子在学习英语的漫长道路上受益。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认为,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外语语言文学学科面临一系列的新形势,对我们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尤其是编写、评估、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我们要编写高质量本土化的外语教材,可以适当增加中国元素,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分析不同国家文化的能力,彰显中国的优秀文化。其次,在新文科背景下,为顺应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外语教材除了具有语言特色外,还要融合政治、历史、科学、经济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充实专业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知识。同时外语教材的推介工作也至关重要,需加强出版社和教材编者、研究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突出表现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向东方转移。西方制度,尤其是新冠肺炎期间可以看出其陷入某种困境或者是结构性的困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认为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强调质量文化,这种质量文化包括外语教育在内,都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应地,大学功能从原来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进展变为现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给外语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
彭青龙教授给出几点意见:“第一,需培养人文属性和工具理性兼具的新文科人才。新文科人才的核心素养为专业的本色、人文的底色、社会成色和工具特色。工具特色体现在超学科素养、基本素养、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第二,要强调中外文化互鉴,构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方向。第三,需培养外语人才的中文素养和科技素养。新外语人才应该注重相邻学科,特别是中文以及人文社科和相关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向度。第四,要强调中国旨归。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更要‘洋为中用'。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类化和人类机器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正确地看待人文社科在能量守恒的调节作用,让冰冷的科技变得有温度。”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1/0312/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