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在线教育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新浪网】; 80后的我,对于教育这事看的还是挺“刻板”的。 因为没有互联网之前,教育就是教育,有9年义务教育,有初高中教育,有大学教育、培训班....但无一例外,这

本文转自【新浪网】;

80后的我,对于教育这事看的还是挺“刻板”的。

因为没有互联网之前,教育就是教育,有9年义务教育,有初高中教育,有大学教育、培训班....但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学校发生的,并且也只能在线下的学校、机构发生。

直到去年,对在线教育的刻板印象被迅速打破,好感油然而生。原来,科技的进步不但只会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在社会不断发展迁移的过程中,它的价值也被扩散的更广、更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乃至全球都为应对这不速之客的到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实验,国家迅速发起“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号召,这也让很多教育从业者明白了身上的责任之重。

作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除夕刚过,猿辅导、作业帮、好未来等一众在线教育“大厂”企业纷纷上线自身直播课程。同时,央视频、优酷、腾讯、爱奇艺、芒果TV、咪咕等视频类平台也均开设了“停课不停学”板块来与之连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在线教育企业发挥出了“前线战士”般的精神与责任。

当然,除应试教育课程外,很多素质教育也纷纷加入其中,因为疫情所影响到的不单单只是每个家庭、孩子的学业问题,更关乎到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

以美术宝教育为例,为满足大量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兴趣教学需求,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线上教学优势,在保障常规业务线用户教学不受影响的同时,紧急链接教学、教研、产品、技术等一级部门组建特别小组,快速孵化出“美术宝公开课”公益项目,在课程中,就疫情防护、出行受限等影响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问题做了主题思考,如防护知识、生活常识、中国民俗、中国古诗词等,力求多维度地满足疫情期间孩子们的教学需求与兴趣需要。

最终,这场“疫情之战”我们依靠互联网的稳健发展、众志成城的决心打赢了。而在线教育也因“功”备受瞩目,活在风口之中,一时间褒贬不一的舆论扑面而来,但随着喧嚣之后的不尽波澜,我们是否需要更加客观的思考一件事:最终,在线教育究竟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经过9年多的发展,猿辅导旗下猿辅导网课、猿题库、小猿搜题、小猿口算等多款在线教育产品。而猿辅导追求和探索用AI实现“人机”实时交互、实时反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早在2014年,猿辅导成立行业首家AI研究院,致力于引领全球尖端科技在教育场景应用的研发和探索。猿辅导AI研究院主体由语音实验室、视觉实验室、自然语言理解实验室和基础支撑4个板块组成,研究团队近百人。不仅如此,为带来更好的直播效果,猿辅导技术团队投入台服务器,研发与教学环节累计动员主讲老师356位、辅导老师457位、技术与产品工作人员151位。2020年,猿辅导为武汉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可想而知,对于在线教育来讲,不论供求哪一方面,科技的成熟与创新可以赋能到更多人,并让优质且平等的教学资源普惠大众。

随着两会的召开,我国正式将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之中,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如今,基于全新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相继出现,包括VR、AR教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与实践应用,新教育时代也即将到来。在线教育已肩负起中国教育行业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育质量的长期目标。而作为在线美育教育领域的先行者之一的美术宝教育,多年以来,竭尽所能的为用户营造可视化、立体化的线上教育体验,丰富线上美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致力于通过ART AI,涵盖手指识别、身体捕捉、绘画教学全链路语义对话引擎、人工智能AI陪练技术框架、空间Slam引擎等多项硬核技术力求可以突破场景、空间的局限,利用科技手段将用户体验维度拓宽,真正意义上的起到启蒙、寓教于乐的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应试教学辅导还是素质教育培养,从长远来看,在线教育企业都必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除了科研技术的共享助推外,更要团结一致筑起一堵合规、有序、健康的发展围墙,让在线教育行业可以更加蓬勃发展,良性前行。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1/0329/1568.html

上一篇:高校学生在宿舍烧虾,被百名网友举报,结果被
下一篇:教育排名第三的江苏,新增5所本科院校,招生上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