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同学13岁考上了重点本科,17岁考上了硕博连读研究生,20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差,以及所学知识不适应等问题被退学,如今的他怎么样了呢?
魏同学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2岁时已经认识1000多个汉字了。4岁,当别的孩子才刚进幼儿园读小班时,魏永康就已经学完了初中的课程。他不仅智慧过人,更是在母亲的教导下先人一步,实现了双重超车。父母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魏同学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上学时,魏同学8岁进入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大学物理系攻读本科。在那个中专生都很吃香的年代,能考进重点大学的都是顶级学生。17岁本科毕业,考上了硕博连读研究生,进入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然而,20岁时他被退学了,理由是生活无法自理,知识结构也不适应学校的研究模式。据悉,冬天的他竟然穿着单衣和拖鞋外出,似乎不知道天冷要加衣服这种生活常识。
从天才到退学,在魏同学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个月给他读唐诗开始,就一直要求儿子好好学习,后来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吃饭洗澡,在高中阶段母亲甚至会亲自喂饭,以防吃饭时耽误看书。在大学读本科时,母亲也一块搬过去陪读。到北京读书时,魏同学已经成年了,因此没让母亲继续陪读,这才发现自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相比学习,魏同学的个人生活一直很单调,母亲不允许他和别人玩,这会耽误学习。如果有孩子来找他,母亲就会借口说不在。长此以往,魏同学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别人说话,也不懂怎么去和别人交流。上学后一个朋友都没有,读研期间连导师都不联系,论文也没人指导。
退学后,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历过一段消沉的时期。母亲也非常后悔,自己的高压要求导致了孩子今天没有生活能力。母亲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
母亲认为,只有好好读书,才会有出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太迫切,反而会起到“揠苗助长”的反效果,让孩子变成书呆子,而不是栋梁之才。学习虽然很重要,但人活着的意义不全都是学习,所以才要践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件事也值得家长们反思,有不少家长过度压榨孩子,一天到晚要不停看书写作业,寒暑假也要去读各种英语班、奥数班、兴趣班,平时绝对不能出门玩,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看个电视听首歌都成了“浪费时间”。这样的孩子苦不堪言,有些人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时间久了性格也会朝负面发展。
在这个社会,虽然学历与知识很重要,但是个人的交际能力更加重要,如果不懂与别人交流,学习再好有什么用呢,除非你是爱因斯坦、霍金那样的大师。步入社会后,交际能力、应酬能力、情商、口才都是重要的加分项,这些也要从小培养,家长不要唯分数论。
后来,魏同学在亲友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了困境,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且重新考上了研究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也许之所以会发生前面被退学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他太聪明,父母太急切吧!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1/0508/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