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第四期第一讲暨开班仪式,1月22日采用腾讯会议与B站同步线上直播方式举办,授课专家和广大学员、网友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持续关注与探讨中小学影视教育事业。
作为本项目的发起者,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以“时代变迁中的影视教育变局”为重点内容开启了第四期第一讲。
周星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创设的“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自2019年至今已成功开设四期,一直秉承公益理念,招收从一线城市到贫困地区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学员,惠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高校学者、教育系统工作者等,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品牌活动。
从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为代表的拼盘式中国新主流大片到春节档高票房喜剧片《你好,李焕英》,从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斩获奖项的新近影片《东北虎》到呈现不同地域风情的一系列影视剧如《山海情》《雄狮少年》,周星教授认为,当下的影视作品已不再像过去一味强调IP、票房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中国的影视要“走出去”,大力扶持那些精致的、个性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要尊重判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创造的把握价值审美,包容多样的影视创作,尊重趣味和地域的差别”。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影视产生了巨大变革,智能时代的影视发展已经打破了单纯的“影”与“视”,开始介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周星教授认为,必须要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并及时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发展影视教育同样需要辩证的观点,“影视教育重在师资,师资又重在思辨,影视教育理应承担时代教育的责任,要引导学生强化关于影视的认知。此外,思辨应当超越知识,除固定的基础知识外,更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艺术鉴赏能力,最终达到无师自通的学习效果”。
周星教授表示,艺术审美的终极意义是具有超越性的,“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更要强调艺术审美的公益性价值,艺术审美或许不能让人直接获得物质的收益,但一定会在个体价值观上得到长久的留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2/0124/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