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创新,首先要进行工作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其个体发展的特性,尊重其人格的发展和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价值观念的指引,更能够结合新时代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这样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轻松的传递思想,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确保在坚定信念方面保持统一;另一方面高校是一个大熔炉,也更能培养出多元化发展、不同特性的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创造力,也能够激发其自主创新的思想。
总之,随着当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现代社会呈现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程度不断加大,多元文化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新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面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进行创新,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行政管理也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多管齐下的情况下,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面对外来文化要有辩证的思想对待,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最终,才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思想指导行动,只有稳定的意识形态才有稳定的社会局面。稳定的意识形态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将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思想根基才会稳如泰山。因此,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情况、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充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稳定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掌握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即不仅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还要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和帮助人。特别是对于班级内个别因为家庭或生活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重点关注和安抚。要加大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引进或合作,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困难,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复杂的社会。
本文转自:光明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但是,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是一对一的传输,而是需要思政工作者通过灵活的形式、充满正能量的案例去分析、去引导、去感化,让高校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多元文化背景下,什么才是好的文化素养,明确大学生应该努力发展和学习的方向。基于这种情况,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更高,思政工作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课余时间更多,接触外界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更多,其年龄阶段也正是一个价值观逐渐树立,坚定信仰信念的成长阶段,该阶段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思想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更应该加以引导和指点迷津。
事物的发展和推动,最终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实现。通过全面教育与个体关注相结合,关注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更注重引导和尊重,关注学生弱点,从心理学上分析其内心的需求,再加以正确引导;还可通过开通抖音公众号,开通主播课程,通过多样化案例分析,引起与学生之间的共鸣,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充实的内容上来。网络上新的多元化内容、社会热点不断更新,思政教师也更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与学生拉近距离,知道学生的思想在哪个方位活跃,才能以案例讲解热点背后的真理。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阅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和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只有充实自己,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才更容易信任。
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书育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有才先有德一直是我国教书育人的基础理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全面落实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实现。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关乎社会思想基础的稳定。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正确的思想和理念传输给高校学生,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2/0727/2328.html
上一篇:十年来,教育部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引进帮扶资金
下一篇:教育部提醒:警惕“野鸡大学”